情愛知識
兩性文化

一定要心動才是喜歡嗎?心動和愛情是一回事嗎?

人們經常從電視或影片中看到英雄救美的片段最後女主經常會說“小女子 無以為報,唯有以身相許”。然而美女是真的愛上了英雄嗎?或許並非如此。

這也可能是美女在危險的處境下產生的一種錯誤歸因。心理學家曾經做了一個實驗, 參與實驗的物件都是男大學生,在不同的地點對他們進行實驗。實驗地點分別是安靜的公園、堅固的石橋和危險的吊橋上。實驗後讓漂亮的女助理給大學生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。

結果發現在經歷過吊橋場景的大學生更可能與女助理通電話。他們認為女助理充滿了魅力,讓自己產生了心動和愛慕之情。人們在危險的處境下往往會神經緊張、心跳加速,當遇到一個可以為其提供幫助的人時,可能會錯誤地將情景引起的生理反應,當成了因對方的出現而發生的怦然心動,對其產生愛慕眷戀之情,這就是“吊橋效應”。

1.戀父/母情結–愛上大齡的TA

姐弟戀現在並不稀奇,但是有的人喜歡的對象。卻是自己父母般年紀的人,這種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也是很普遍的。在心理學上看來,有戀母情結的人,是因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。但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,容易產生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。

2.黑暗效應–光線昏暗易產生愛情

相比起敞亮的地方,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較容易產生愛情,很多情侶約會時多會選擇浪漫的西餐廳,這個是因為在光線較暗的場所。約會雙方都看不起彼此的表情,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;在這樣的情況下,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也會跟著變高。

3.首因效應–初次見面很重要

初次見面是很重要的,首因效應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次交往時留下的印象。這種印象很容易在對方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,所以第一次見面印象好的,以後發展的可能性也會更大。

4.弔橋效應–心動不一定是真愛

弔橋效應指的是當你一個人提心弔膽的走過弔橋的一瞬間。抬頭之時發現了一個異性,這是最容易產生感情的情形。因為你行走在弔橋之上,提心弔膽會引起你的心跳加速。讓你誤以為是看見了命中註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,這樣就能夠很好的解釋。為什麼英雄救了美女之後,到最後美女都會愛上那個救她的英雄。

5.互補定律–性格互補更易產生戀情

互補定律是指在具體的內容上能夠互相滿足,會產生強烈的人際間相互吸引的情況;有人通過研究表明,在任何一個團體之中,全是性格相似的人。很容易會造成內部不和諧,容易發生爭執,這也就是因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類似。會同時對一個事物產生需求,這個時候大家的利益就會互相衝突。

喜歡是乍見之歡,愛是久處不厭,對一個人心定,才會做到堅定不移。

心動是一種本能,心定是一種選擇。

感情中也忌諱好高騖遠,以為只要等待,會遇到更好的。

真正能夠收穫幸福的人,只在乎當下,因為當下永遠是最切實際的存在。別因為一時的心動而蒙蔽了心, 貪圖一時的激情,放棄原本應該值得珍惜的人。

無論這一輩子還會有什麼樣的奇妙境遇,在感情中都要記得做一個心定的人,因為心定意味著責任,而愛就是一種責任,誰都不能輕易離開。

所以,真正的心動是眼睛和心靈的和諧。正所謂始於顏值,終於人品,就是這個狀態。女孩子都比較感性,常常心動的感覺來自相貌。

內外合一的一見鍾情是難得的極品;日久生情是內在的力量被看見,是寶藏。大部分的真愛都需要見面後在慢慢相處中認定。

所以,感性的女孩,切忌把衝動誤認為是內外合一的一見鍾情。要給彼此時間瞭解,把感性連結在理性上,會發現其實他不是真愛,這樣才可以減少之後帶來的傷害。真愛不易找到,真愛需要自己先懂自己的心才能遇見那個他。